2022 年,中国经历了近 60 年来最炎热的夏季。气候变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,提醒中国履行减碳承诺。2020 年 9 月,中国宣布,其目标是在 2030 年之前达到碳达峰,并在 2060年实现碳中和 - 即所谓的“双碳”目标。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,因此,能否使城市具有包容性、公平性和良好的环境,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景和气候承诺。
根据《智慧城市白皮书(2022年)》 [1],中国有 70% 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城市。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中国城市向低碳循环经济转型。智慧城市倡议为城市提供了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会,同时促进城市公平。
西门子的一份报告 [2] 预测,中国双碳路径的主要关注领域将集中在工业和能源部门,其次是交通和建筑部门。因此,我们观察到中国各个市政府在智能电网、智能交通和智慧建筑与建设领域进行投资。
通过智能电网实现城市电力网络的现代化
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网业市场 [3]。智能电网已在许多主要城市和城市群中实施。2021 年,中国南方电网、中国移动和华为联合完成的一项 5G 智能电网项目获得 GSMA 颁发的“互联经济最佳移动创新”奖 [4]。2020年,该项目在深圳首次作为概念验证项目推出 [5],随后在一年内扩展至中国南部的其他九个城市。目前,该项目正进一步向其他五个省份扩展 [6]。
智能电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,可以适应间歇性可再生能源,提高效率和需求侧灵活性。它还可以解锁能源和公用事业数据的潜力,用于智能计量和智能调度,以优化电力传输、转换和分配,从而实现碳减排。
采用交通智能技术,推广出行方式的变革
中国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,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。据估计,到2030 年,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中国汽车销售总量的 40 % [7]。电动汽车系统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铺平了道路,该系统整合了自动驾驶技术、道路技术、汽车互联网和通过 MaaS 提供的新型移动服务。
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监测了中国 44 个城市的道路交通情况,其中显示,中国的城市正在积极采用智能交通技术,拥堵显著减少,出行效率提高,反而减少了碳排放 [8]。
未来智能建筑将由智能感知技术赋能
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,自“十三五”计划以来,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总面积达到 1000 万平方米。“十四五”计划从对排放标准较低的绿色建筑迈向几乎零能耗的建筑,确保能源供应更清洁 [9]。
智慧城市建立在感知层基础设施上,通过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实现,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。
合作应对长期挑战
许多智慧城市技术以智能、节约资源的方式使人类与城市互联互通,确保居民的安全和生活质量。它还促进政府、企业和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,从而推动低碳经济。因此,在中国向脱碳之旅的下一阶段过渡的过程中,合作是实现“零碳”追求的关键。
参考资料